第三百五十章:运筹-《风起明末》


    第(2/3)页

    大明这栋大厦,虽然百孔千疮,但也不是陈望如今能够撼动的。

    「是我考虑的不够周详。」

    胡知义郑重的点了点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命令有些欠妥。

    「无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陈望挥了挥手。

    「藏金点的东西不要动,所得的粮草充作全部充作军粮。」

    「从洛阳府内所获的金银、器皿珠宝,拿出半成报告缴获,剩余的九成半,我会安排监察所的人运往汉中府内。」

    要是一点金银都没有缴获,那就太过于虚假,塘报上自然是不可能这么写,多少还是要写上一些的。

    剩余的金银器皿,先送到汉中府最为稳妥。

    现在陈望领兵在外,没有什么地方能够用到这么多的金银。

    军饷和军资都有朝廷供应,缴获的金银器皿沉重无比,随军只会拖延行程。

    「传信给王元康、唐世平,不要可惜金银,所有的金银都落到实处,落到发展上去,三成用于民生,余下的七成全部用于军事。」

    如今代替陈望,主管汉中镇的人是陈功。

    但是陈功主要是负责军事指挥方面。

    主管汉中镇民生和军务发展的,还是是王元康、唐世平两人。

    王元康主管汉中卫的民政,也分管陈望通过另外手段控制的其他土地上的事。

    而唐世平则是主管军务,汉中卫的卫军操练,以及汉中卫的军器局,都是归属唐世平在管。

    胡知礼则是管带军法处,兼管监察所,财政方面也在其监管的范畴之中。

    所以陈望没有说传信给陈功,而是直接让人传信给王元康、唐世平两人。

    胡知义的脸上有些些许的笑容,他咧开嘴笑了一笑。

    「有总镇这句话,下次他们

    两人见到我,不至于再是愁眉苦脸了。」

    之前在汉中镇时,胡知义分管财政。

    当时汉中镇的财政情况很是窘迫,因此很多时候都需要精打细算。

    钱甚至都还没有入库,便已经有了支出的安排。

    王元康和唐世平两人,一人分管民政,一人分管军务,一直都在找胡知义要钱。

    每天一见面就是先诉苦,然后打感情牌,再就是不断的要钱。

    二十多万的金银,足以解决汉中镇如今发展的所有的困局。

    汉中军器局可以招募更多的工匠,可以获得更好的器械,可以开足马力疯狂的制作铳枪和盔甲。

    一杆海誓铳要耗银七两,七成的金银就是十四万两,若是全部用来打制海试铳,足以打制出两万杆海誓铳。

    两万杆海誓铳,完全可以让整个汉中镇上下的营

    兵,还有汉中卫的卫军全部完成换装。

    更多的水利措施,能够给各处的卫所和屯田带来更强的抗灾能力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汉中镇如今是陈望的基业所在,也是陈望如今控制力最强的地方,在发展方面优先级自然也是最高。

    「哈哈哈哈。」

    陈望也是同样笑了起来。

    「放心,以后财政由知礼负责,你安心领兵打仗就好。」

    术业有专攻,当初让胡知义分管财政,也是因为实在无人可用。

    现在成为了一镇的总兵,状况比起还是参将的时候无疑要好得多。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

    陈望如今手底下的读书人,一共只有四五名秀才,其中一名秀才还不务正业,不愿意在镇中管理民政。

    而是跑到了军中来,那名秀才的能力不俗,一路上立了不少的战功,现在在军中任做千总。

    至于举人、进士这这些,自然是不可能在陈望这样的武臣的手底下的当差。

    毕竟现在还是崇祯十三年,还不是崇祯十七年,更不是隆武、永历时期。

    好在随着卫所制度的崩坏,内地的卫承平日久,没有多少作战的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