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公孙修摇头道:“孤现在立储君明告天下的话,朝中有多少大臣会暗中成为世子党?将来若是孤自立为帝,那就成了太子党。自古以来,兄弟相残不绝于史书,也当想办法终结。” 贾范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公论,若不依此法,恐生祸端。商殷混用父子相传、兄终弟及之法,造成王位继承混乱,历经五代,从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导致诸侯莫朝,史称九世之乱。” 公孙修神色不变,说道:“孤不会上演九世之乱,王储何时确立下来,自有分寸。等到诸子皆生下来,孤会撰写谕旨,一式两份。一份藏于宗庙,一份则由孤藏在另一处。等孤临终归天之际,或者不幸战死沙场,由大臣将谕旨取出,宣告新王继承大统。” 贾范被这一惊人的政治举措狂想,震撼得额上直冒虚汗,苦笑道:“若真的如此,恐怕不符合常理。诸王子相继生下来,王上不明确公开谁是储君,确实能避免诸子不互相屠戮,大臣也不能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就怕——” 后面的就不敢往下说了。 “就怕出现个毫无人性的儿子,先把兄弟都给残杀了,自己成为唯一的继承者,是吧?” 公孙修耸了耸肩,说道。 贾范苦笑道:“若是按密储,不确立明示的储君,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毕竟,这需要王上的一碗水端平,保证做到给予诸子的平等对待,若是亲疏有别,爱憎烦厌,诸子也能察觉到自己不是王上心目中最合格的储君。” 世界上任何的制度都没有完美无暇的,必然存在漏洞、疏忽,若是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二十四史也就不存在血泪掺杂的残杀了。 公孙修长吁一口气,说道:“不说兄友弟恭之类的,但能教他们不互相残杀,也就是了。” 贾范也只能对这件事默认下来,心想不论是否能阻挡兄弟相残不知,倒是不容易演变成结党营私的局面,这也不失为向好的良政。 接下来的时间,公孙修大量处理政务,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高句丽人的安置问题,以及各方面的移风易俗,这其中包括文字、语言、习俗都要照着中原的文化来。 文化是处于融合之中的互相吞并,最后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提炼,这是一种自主的过程。文明的碰撞必然产生激烈的火花,在交汇中产生巨大的漩涡,其结果注定是落后的泯灭于尘埃,先进的留存于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