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沪上区刚刚组建,人员磨合、熟悉情况都需要时间,怕是无力展开调查,能不能将此案移交给总部,以免出现差错。” 楠本实隆..... 左重皱起眉头,脑中回忆起对方的资料,此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是位中国通,对民国社会的研究相当深入。 因长期在平津一带活动,能说出一口流利的略带津门口音的中国话,听见过他的人说,这家伙外表看起来忠厚、朴实、真诚。 实际奸诈、阴险、诡计多端,是老特务土肥原的得力助手,特务处华北方面和其有过交手,双方有胜有负,是个难缠的对手。 陈恭澍的北平站几次计划将其干掉,都被狡猾的楠本识破,这样的人来到沪上确实很奇怪。 沉吟了许久,左重瞄了战战兢兢的陈恭澍一眼,同意了对方的请求。 沪上站想要形成战斗力至少要一两个月,现在就让他们执行任务那是送死,况且左重也对楠本的目的很好奇。 鬼子中间同样有倾轧,华北方面的人来沪上,驻沪日军难道没有意见吗,还是说这是华北、华东日军的一次联手。 “噔噔。” 陈恭澍那边还没来得及感谢,茶馆包间的房门被人敲响,接着邬春阳直接推门进来,脸色不是太好看,趴在左重的耳边说了些什么。 左重听完缓缓站起身子,一脸严肃的对陈恭澍下令:“日本人在杭城湾登陆了,沪上站即刻进入潜伏状态,你马上回去疏散外勤人员。”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十军由舰队护送在杭城湾金山卫附近的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防线,果军陷入被动。 ….国防最高会议于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沪上战斗,分两路退向国防线,依托工事防止日军西进。 但是由于命令下的仓促,指挥失当,大撤退变成大溃退,各部队陷入极度混乱,建制完全被打乱。 日军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借机攻占沪上各镇,击退果军部队的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 11日日军进至苏城河南岸,南市及浦东担任掩护任务的果军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国民政府再无回天之力,这场仗终究是败了。 当天,沪上特别市俞长官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沪上沦陷,自此长达三个多月的淞沪战役以日本胜利告终。 在这场激烈的会战中,果军光在撤退时就死伤了十多万,总计损失了约三十万精锐部队。 令人叹息的是,战斗期间有十四位将级军官先后于前线阵亡,其中还有一名中将。 客观的讲,除去装备和兵员素质的因素,国府高层在开战前的盲目乐观,指挥过程中的犹豫不定以及仓促的撤退才是此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某人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在全军溃败的情况下竟然命令苏浙行动委员会下属的武装力量进行断后。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出身漕帮、工人、农民、学生的“乌合之众”,没有任何重武器,只靠步枪和手枪在沪上复杂的弄堂里与日军周旋,一直坚持到13号。 左重作为特务处副处长亲自指挥了断后行动,至14号金陵方面通知断后人员撤离,原本一万多人的队伍就只剩下不到6000人。 经过请示,他将一部分人派往浦东地区,依托人地两熟的优势进行游击作战,小部分进入两个租界内养伤。 其它人则被打散后运用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工厂,商店,学校潜伏,在沪上区之外组建第二个情报网络,在必要时刻可以随时启用。 未等淞沪地区的硝烟彻底散尽,12月1号,休整完毕的日军在日本大本营“大陸第8号令”的命令下水陆并进,兵分三路进攻金陵。 2号晚上,左重踏入了日本人在沪上的核心统治区域虹口,没走两步就被一队日军拦了下来。 对方仔细检查了他的证件并进行了盘问,问话技巧明显带有情报机关的风格,比如问完几个问题后再次询问问过的问题。 如果回答是编造的,在重复询问下,被询问人的回答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 看得出日本人很重视战后的治安工作,随便一支巡逻队都有甄别情报人员的能力,这对国府方面不是什么好消息。 特务处的成员接受过类似的训练,知道如何应对,特工总部和苏浙行动委员会的人就难说了,难保不会暴露身份。 左重自然顺利通过了敌人的盘问,他从对方手里拿回证件,向为“帝国奉献”的士兵鞠了一躬,转身就想离开。 “加藤君!” 突然身后传来叫声,喊的是左重证件上的姓氏,他立刻回头看向出声的日军士官,对方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带着巡逻队慢慢远去。 听着咔嚓咔嚓的军靴声,左重装作疑惑的样子继续顺着街道逛了一会,确定没人跟踪后钻进了一家舞厅。 战争刚过去十几天,沪上市民就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此时舞厅里人满为患,穿戴时髦的男男女女们在弹簧地板上翩翩起舞。 在店内寻找了一圈,左重来到位于角落的桌子旁坐下,在吵闹的音乐声中面对空无一人的空气开口问道。 “长谷君,最近怎么样?” “一切顺利。” 他背后的长谷良介抬起手,冲着在舞池里扭动身躯的某个女人挥挥手,轻声说出了一个惊天消息。 “我或许要当机关长了。” . 江苏棹子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71/71830/29120339.html 第(3/3)页